1、全球航空市場發展情況
隨著經濟的發展,飛行已經日益成為一種主流的出行方式,經濟一體化也在不斷推動航空物流產業的發展,航空業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軍用飛機由于其搶占制空權、快速機動、高火力等特性,已經成為現代戰場決勝的關鍵因素,空軍逐漸成為構建一國海陸空現代化防御體系的核心所在。
未來全球民航運輸產業的持續增長態勢和全球范圍內軍機及通航飛機產業的高速增長都將促進航空工業配套產品市場容量的不斷擴大。
2、國內航空市場發展情況
(1)軍用航空行業發展狀況
國防軍費的投入是軍工發展的基礎,我國 2022 年國防支出預算總額為 1.45 萬億元,同比增長 7.1 %,繼續保持較高增速。根據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2010 年至 2017 年,我國國防費構成中,裝備費的占比逐步提升至 40%以上,預計未來武器裝備建設仍是我國國防建設的重點。
軍機裝備是我國武器裝備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力量。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軍機總體數量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根據《World Air Forces 2021》統計,目前世界主要國家各類軍機總數量占比情況如下圖所示:
其中,中國、美國、俄羅斯的主要軍機數量對比情況如下圖所示:
根據《World Air Forces 2021》統計,我國各類型主要軍機在數量、型號方面與美國均存在較大差距,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戰斗機方面,目前美國作戰殲擊機以 F-15、F-16 為代表的三代機為主,以 F-22和 F-35 為代表的四代機也已大規模投入使用。我國目前戰斗機保有數量規模與美國仍存在較大差距,且作戰殲擊機主要以二代、三代機為主,四代機尚未大規模投入使用,與美國存在明顯的代差。戰斗機是空中防空力量的核心,隨著我國國防建設和空中裝備力量的不斷加強,未來我國戰斗機規模需求將不斷加大。
運輸機是實施防空戰略的重要保障力量,但我國運輸機保有數量規模與美國存在較大的差距,且以中型運輸機為主,自產大型運輸機在役數量較少,而美國則以中大型運輸機為主。隨著我國空軍戰略部署的不斷升級,未來我國對大型運輸機的需求將不斷增大。
特殊任務機主要包括預警機、指揮機、電子對抗飛機、反潛機等,在空軍演練及真實作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據《World Air Forces 2021》統計,美國合計擁有 749 架特殊任務機,占全球總數量的 37.75%,排名世界第一。我國特種飛機數量有限,未來需求空間較大。
直升機可兼顧作戰、空運、運輸及后勤支援等任務,是軍用航空建設中不可或缺的機型。但我國軍用直升機保有數量規模相較美國差距較大,未來我國直升機裝備市場空間廣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我國將全面加強練兵備戰,確保 2027 年實現建軍百年奮斗目標。未來隨著我國軍機需求規模的不斷增加,以及練兵備戰訓練強度的增強,各機型維修保障需求也將進一步提升。
(2)民用航空行業發展狀況
1)民用運輸航空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為了滿足對民航運輸日益增長的需求,促進航空運輸業的發展,我國不斷加大民航運輸建設方面的投資,民航運輸市場發展迅速。
2019 年,全行業運輸航空公司完成運輸飛行小時 1,231.13 萬小時,比上年增長 6.7%;全行業運輸航空公司完成運輸起飛架次 496.62 萬架次,比上年增長5.8%。2020 年,在宏觀環境對全球民航業造成巨大沖擊的情況下,中國民航在全球率先觸底反彈,成為全球恢復最快、運行最好的航空市場。2020 全年完成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貨郵運輸量 798.5 億噸公里、4.2 億人次、676.6 萬噸,相當于 2019 年的 61.7%、63.3%、89.8%。
截至 2020 年底,民航全行業運輸飛機期末在冊架數 3,903 架,比 2019 年底增加 85 架。2010-2020 年,我國民航全行業運輸飛機架數情況如下圖所示:單位:架
數據來源:中國民用航空局
近年來,我國民用飛機自主發展出 C919、AG600、新舟 700、ARJ-21、運-12、MA60、H425、AC313 等機型。同時,我國正在研制大型寬體客機 CR929。目前,我國民用航空工業基本形成了由大中型運輸機、渦槳支線飛機、通用飛機、直升機及其配套系統構成的產品體系。一系列機型的研發和生產,對配套產品形成了強勁的需求,將拉動我國航空工業配套產業持續發展壯大。
2)通用航空領域
2016 年,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將通航產業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出了大力培育通用航空市場,加快構建基礎設施網絡,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空管保障能力,努力建成布局合理、便利快捷、制造先進、安全規范、應用廣泛、軍民兼顧的通用航空體系的總體要求。
隨著我國通用航空領域相關政策的出臺,近年來通用航空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截至 2020 年末,我國獲得通用航空經營許可證的通用航空企業 523 家,比上年增長 9.41%。2020 年,全行業完成通用航空生產飛行 98.40 萬小時,受宏觀環境影響,比上年下降 7.61%。
截至2020年底,通用航空在冊航空器總數達到2,892架,增長明顯。2010-2020年,通用航空在冊航空器總數情況如下:單位:架
數據來源:中國民用航空局
即便如此,中國目前與通航產業發達國家仍有巨大差距。根據美國通用飛機制造業協會統計,2016 年,在全球 36 萬架通用飛機的保有量中,美國以 21 萬架位居首位,占比 58.3%,年飛行小時超過 2,400 萬飛行小時,固定翼通用機場超過 5,054 個,直升機通用機場 5,287 個。根據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發布的《中國通用航空發展報告》,中國當前通用航空器的數量僅約為美國的 1%,年飛行小時僅為美國的 3%。因此,中國未來通航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市場需求潛力巨大。隨著國家對通航領域準入門檻的降低以及低空領域管制政策的逐步放開,未來通航產業將迎來井噴式發展。
綜上,軍用航空、商業航空、通用航空的不斷發展加大了對飛機的需求,將帶動航空工業配套產業的高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