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可降解塑料概述
生物降解塑料又稱生物分解塑料,按合成的方式與原料成分來源分類,生物降解塑料可分為生物基生物降解塑料和石化基生物降解塑料。生物基生物降解塑料主要可分為四類:第一類為天然材料直接加工得到的塑料;第二類為微生物發酵和化學合成共同參與得到的聚合物;第三類為由微生物直接合成的聚合物;第四類為以上這些材料共混加工得到的或這些材料和其他化學合成的生物降解塑料共混加工得到的生物降解塑料。石化基生物降解塑料是指以化學合成的方法將石化產品單體聚合而得的塑料,如 PBA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二氧化碳共聚物(PPC)等。
按生物降解過程分類,生物降解塑料可分為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和破壞性生物降解塑料兩種。破壞性生物降解塑料當前主要包括淀粉改性(或填充)聚乙烯PE、聚丙烯 PP、聚氯乙烯 PVC、聚苯乙烯 PS 等。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主要是由天然高分子(如淀粉、纖維素、甲殼質)或農副產品經微生物發酵或合成具有生物降解性的高分子制得,如熱塑性淀粉塑料、脂肪族聚酯、聚乳酸、淀粉/聚乙烯醇等均屬這類塑料。以淀粉等天然物質為基礎的生物降解塑料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產品:聚乳酸(PLA)、聚羥基烷酸酯(PHA)、淀粉塑料、生物工程塑料、生物通用塑料(聚烯烴和聚氯乙烯)。
(2)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總體發展情況
以“綠色、環保、可再生、易降解”著稱的生物可降解塑料是一種可以替代傳統塑料的材料,由于全球各國對“白色污染”問題越來越重視以及各種治理政策的相繼出臺,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發展前景廣闊。
①生物基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發展情況
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升級以及快遞業和外賣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塑料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如快遞包裝、外賣打包盒、超市購物袋等。近年來塑料的消耗量不斷增長,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顯現,對人類的健康和生態環境帶來極大的危害。塑料污染的治理主要應從源頭減量、回收、替代、清理四方面入手,其中用在自然環境種的可降解塑料替代傳統塑料是上述治理工作的重要一環。目前,全球各國紛紛出臺政策鼓勵降解塑料的使用。
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數據,過去五年中,有 60 多個國家實行對一次性塑料實施禁令和征稅,歐盟、中國等主要經濟體政策力度不斷加大,一逐步將“限塑令”升級成“禁塑令”,并將禁塑產品范圍從塑料袋擴大至一次性塑料產品。2022 年 3 月,來自 175 各國家的國家元首、環境部長和其他代表在內羅畢聯合國環境大會上達成意向歷史性決議,簽訂在 2024 年底前結束塑料污染,該協議具有國際法律約束力。
我國也開啟了從“限塑”到“禁塑”的時代,2008 年 6 月 1 日是我國“限塑令”實施首日,從該日起,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2020 年 1 月 16 日,國家發改委聯合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要求在 2025 年以前完善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對不可降解塑料禁止、限制使用;2020年 7 月 11 日,國家發改委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對禁限管理的細化標準進行了詳細界定。
由于吸管、方便袋、地膜等需求剛性,結合全球各國應對環境污染做出的“禁塑”政策以及以 PLA 為代表的生物基生物可降解材料行業的快速發展來看,未來替代品可降解塑料的市場空間廣闊。
②生物可降解塑料更有利于實現“碳中和”目標在塑料行業的實現
生物基可降解塑料中 PLA 將原料端納入生物質資源再生及循環體系,《中國塑料的環境足跡評估》深入探究了生物基 PLA 對環境的影響,國內 PLA 生產多采用純玉米,在該種情況下 PLA 的碳足跡和能源足跡顯著低于傳統 PP 樹脂,其碳排放系數僅不到傳統聚丙烯 PP 樹脂的 20%,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 PLA 具備顯著優勢。
編輯:盧象升
來源:思瀚產業研究院 金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