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業規模持續增長
2019 年以來,面臨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不利局面,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借助穩定向好的宏觀經濟和持續穩定的固定資產投資,行業轉型升級的成果進一步顯現,在市場二手設備加快更新、大氣污染防治環保政策對國內市場產生的積極作用、“一帶一路”建設拉動出口增長,以及建設施工領域新技術、新工法的推廣應用等眾多因素疊加影響下,中國工程機械市場銷售額保持穩定增長。
2016 年至 2020 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整體市場銷售額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數據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年鑒(2021)》
近來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快速發展,盡管在一些領域與國際領先水平尚有差距,但在世界工程機械產業格局中已經占據了重要地位。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將開啟新的全方位、開創性發展時期,智能化、互聯網、大數據、5G等新技術將賦予行業新的發展動力。
當前我國正積極推進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工程機械行業在穩步推進“走出去”的同時,繼續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國內市場為國際市場和海外投資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國際業務為國內生產和銷售增添創新動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實現工程機械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2)全球產業布局進一步完善
國務院于 2015 年在《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將工程機械作為國際產能合作重點行業。經過“十三五”的快速發展和探索實踐,我國工程機械企業走出了一條穩步推進的國際化之路。經歷了從戰略視野國際化,營銷服務國際化,到部分企業實現了研發生產國際化和品牌及管理體系國際化等跨越發展階段,行業形成了出口貿易、海外建廠、跨國并購、全球研發和國際化人才培養“五位一體”的國際化發展模式。
“十三五”期間,工程機械進出口總額 1,260 億美元,比“十二五”增長4.39%,其中出口累計 1,059 億美元,增長 13.4%,進口累計 201 億美元,下降26.45%。2019 年工程機械產品進出口總額 283億美元,其中,出口 242.76 億美元,已接近完成 250 億美元出口目標。
工程機械行業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建設,完善全球布局,提升海外市場競爭力,在與國際巨頭同臺競技中,不斷縮小差距,根據 2021 年 5 月 11 日,英國 KHL發布的 2021 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 50 強榜單,徐工機械、三一重工、中聯重科、柳工等中國工程機械龍頭企業也均位列其中。2020 年,在歐美等主要市場均出現下滑的背景下,我國工程機械產品銷售逆勢增長,全球市場份額從 2019 年的 24.29%增加到 33.73%,我國第一次成為全球工程機械市場份額最大的地區。這標志著中國工程機械企業逐漸走上了國際第一梯隊的舞臺,全球產業布局進一步完善,充分彰顯出不斷提升的中國品牌全球競爭實力和優勢。
(3)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近年來,我國工程機械產業不斷發展優化,產業集中度穩步提高,2015-2020 年工程機械市場集中度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龍頭企業優勢明顯,2020 年上述企業的行業集中度達到了 33.17%,產業布局更加高效、集約,形成東、中、西部區域合理分布,形成有機結合、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行業結構。
數據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年鑒(2021)》,上市公司年報
與此同時,工程機械產業鏈也獲得了進一步協調與發展,產業鏈企業零部件制造能力水平和產品質量可靠性明顯提升。2018 年,柳工成功自主研發 12噸液力變矩器,使得我國成為全球第四個能自主研制 12 噸液力變矩器的國家,12 噸液力變矩器成為我國工程機械核心零部件標志性產品。隨著工程機械企業的不斷發展創新,我國逐漸形成了整機企業零部件研發、試驗檢測與零部件制造企業技術研發與造工藝提升相結合、相支撐,以及整機企業零部件制造與專業零部件企業相補充、相借鑒的發展方式,有效帶動了零部件行業的轉型升級。
通過技術積累競爭勝出的國內工程機械龍頭企業在品牌效應、規模效應等方面優勢越來越突出,資源進一步向龍頭聚攏,強者恒強效應凸顯。伴隨我國工程機械制造水平的提升,國內龍頭企業憑借出色的產品競爭力逐漸替代外資品牌產品,市場份額顯著提升。
(4)經營狀況和盈利能力繼續提升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公司在近年來業績持續恢復與改善的基礎上,2020 年度業績同比繼續增長,根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年鑒(2021)》統計,23 家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上市公司全年完成營業收入 3,552.14 億元,同比增長 28.48%;實現營業利潤 428.57 億元,同比增長 40.71%;實現凈利潤 371.65 億元,同比增長 42.53%。行業整體情況保持了高位運行,大部分公司收入大幅增長,多數公司利潤增長高于收入增長水平,經營狀況和盈利能力整體良好。